(資料圖片)

來源 | 鐳射財經

天星數科的小貸版圖再次收縮,注銷旗下網絡小貸牌照,徹底剝離了小貸業務。
「鐳射財經」獲悉,重慶小米小貸目前已經更名為重慶融渝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不再包含網絡小貸業務。同時,注冊資本由4.5億美元減少至6000萬美元。
重慶小米小貸是天星數科唯一一張網絡小貸牌照,最終也沒能擺脫被注銷的命運。在重慶小米小貸之前,2019年小米因內部業務調整,注銷了旗下另一張地方小貸牌照珠海小米小貸。至此,小米金融已無小貸牌照。
此前,小米就已經對旗下的金融業務進行調整,其中包含了小貸業務。知情人士透露,“天星數科遲遲未增資小米小貸,可能效仿螞蟻集團,將消費金融業務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這既符合監管趨勢,又不用受網絡小貸新規影響?!?/section>
當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選擇對網絡小貸增資的情況下,小米金融卻主動注銷小貸牌照,主要原因在于小米擁有小米消金牌照,通過小米消金即可完成對小米小貸的業務承接。有小米消費金融業務人員透露,小米小貸的消費貸業務的確都已經劃到小米消金了。
年初,天星數科表示,小米消金正在有序承接天星數科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目前,天星數科旗下的現金貸品牌隨星借正式由重慶小米消金提供服務,隨星借也成為小米消金的信貸品牌。
天星數科的信貸業務整合早有端倪。去年,天星數科就開始壓降小貸的貸款余額,據財新報道,彼時天星數科消費貸、小微貸余額從500億壓降至不足300億,雷軍對金融業務的興趣可能變得冷淡。
與小貸牌照變動相隨,天星數科近期還注銷了其他類金融牌照。工商信息顯示,重慶小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發生股東變動,天星數科退出,牌照已轉讓給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從天星數科的金融業務調整看,“瘦身”明顯。天星數科在2021年第四季度進行了組織架構的調整,將相關業務線整合形成數字產業金融部和數字零售金融部,數字零售金融部下設信貸科技業務部、綜合業務部、支付業務部及國際業務部。
具體到業務層面,天星數科逐漸剝離牌照類業務,轉做助貸和金融科技,業務模式由重變輕,業務場景由C端變B端。其中,主要注銷了作為消費貸和小微貸業務的牌照主體小米小貸,將消費貸裝進小米消金,小微貸業務尚在調整中。
目前,隨星借小微貸入口已經關閉,隨星借相關人員稱相關業務暫不能申請。隨星借小微貸原由重慶小米小貸向小米生態內的注冊用戶提供個人經營場景下的貸款服務,包括經營資金周轉、店鋪租金、店鋪裝修、物資采購等。

天星數科剝離小貸業務,與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改有關。去年,監管部門約談了包括螞蟻集團、天星數科在內的14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對網絡小貸、支付等業務提出若干整改問題。此外,監管還要求其他平臺對照螞蟻集團約談內容自查整改。

根據監管公開的信息,監管約談螞蟻集團的內容包含消費信貸業務。螞蟻集團在之后的整改方案中表示,將花唄、借唄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目前,花唄、借唄已完成品牌隔離,屬于螞蟻消費金融的獨立品牌,螞蟻旗下小貸公司業務有序退出市場。

以螞蟻集團為標桿,由消費金融公司承接網絡小貸的消費貸業務,可能是互聯網金融消費貸業務整改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網絡小貸新規浮出水面,網絡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金、融資及杠桿政策收緊,導致網絡小貸牌照價值縮水。

網絡小貸新規總的原則和方向已基本確定,面對監管政策壓力,頭部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布局消費金融牌照。騰訊、京東、美團、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尚未完成消費金融牌照布局,仍出手增資旗下小貸公司,使注冊資本達到50億合規門檻。

業內人士分析,小米與螞蟻對旗下消費金融公司的控制權相似(均持股50%),對照螞蟻集團消費貸業務整改方案,小米完全可以把小米小貸的消費貸業務也轉給消費金融公司,這樣不僅整改更徹底,而且節省小貸業務的運營成本。

當消費貸業務重心落至小米消金,天星數科對小米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視也在增加。從小米消費金融的管理層看,董事長洪鋒為天星數科董事長,去年12月份獲批董事資格的林世偉為天星數科CEO。另外,去年11月重慶銀保監局核準了王劍的總裁助理、趙文龍的副總裁和項錕的首席信息官任職資格;今年8月,核準季春江的總裁資格,季春江曾為宜人貸的CRO。

吸收天星數科消費貸資產后,小米消費金融的體量出現明顯增長。財報數據顯示,小米消金2022年上半年總資產96.61億元,較年初增長52.96%。
以往,小米消費金融比較獨立,并未出現在小米金融旗下場景中,由于缺少小米金融導流,小米消費金融僅靠自營發展得較緩慢。目前,小米消費金融線上自營現金貸產品為星享貸、隨星借,線下擁有業務員團隊,負責場景分期業務。

獲得天星數科流量生態加持后,小米消費金融將以存量身份參與持牌消費金融市場競爭,盈利能力也有望得到改善。

關鍵詞: 金融業務 金融平臺